序号
486
中文名
中华旌蛉
界
动物界
门
节肢动物门
纲
昆虫纲
目
脉翅目
科
旌蛉科
拉丁名
Nemopistha sinica
国家保护动物等级
Ⅱ
英文名
IUCN红色名录等级
NE
CITES
未列入
体长
6 - 9cm
体重
5 - 15g
类型
陆生野生动物
备注
目录
1 形态特征
2 食性
3 繁殖
4 地理分布
5 参考文献
形态特征
中型昆虫。雄成虫头黄色,头顶除复眼边缘外均呈褐色;头前端延伸呈喙状,口器黄色;触角线状,黄褐色,具微毛。胸背暗褐色,前胸宽大于长,呈鞍状,背面具梯形大斑,内有细中线: 中胸在盾片上有斜向长黑斑。足黄色,具黑斑,被短毛;附节各节末端及爪均为暗褐色。前翅宽大透明,翅基带褐色,翅痣很小,黄白色。后翅极细长如带,为前翅的2倍多长,淡褐色;翅端部为白、褐、白3段。腹狭长,背面暗褐,节端具黄边及暗纹。栖息地
食性
主要是植物的花蜜和花粉,也会吸食少量的树液和果汁。
繁殖
中华旌蛉的繁殖方式是通过产卵。
地理分布
国内分布于云南(泸水)。
参考文献
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.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[M]. 北京 : 海峡书局, 2023
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023年CITES附录中文版 http://www.cites.org.cn/citesgy/fl/202302/t20230227_734178.html
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(2021年第3号)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http://www.yyj.moa.gov.cn/gzdt/202102/P020210205564727206658.pdf